英一 國文
指導老師:謝錦桂毓
學生姓名:唐詩婷(495200093)
組別:第一組
作業日期:10/23
配讀文章預習筆記C(1)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主題一:主動的閱讀
1.所謂閱讀的人,指慣於從文字鞥汲取大量資訊,以增加對世界了解的人。
2.因資訊發達,電子煤體取代了部份過往書本提供的功能,如同照片取代圖畫或藝術設計一般,現代媒體正以壓倒性力量取帶書本。
3.因知識的累積,在某種範圍內,知識也成了理解的先決條件。
4.「理解」一件事,並不需要「知道」和這件事相關的所有事情。
5.雖閱讀有主動、被動之別,但有效的閱讀多為主動。
6.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在閱讀的世界裡探索力便越強。
7.聽眾或讀者被當成是一種溝通接收器,接受對方賣力傳送的訊息。
8.好作者如同好投手,知道如何控球,比起控球力差的作者,傳遞的資訊較易為讀者接受。
主題二:閱讀的目標
1.閱讀目標為獲得資訊與增強理解力,如果發現一本書的內容超越了自身理解力,它可能便包含了增強讀者理解力的要素。
2.真正的閱讀無須外力協助,只憑內心力量玩味眼前字句,如此慢慢的提升自己。
3.自我閱讀即為不假外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
4.為獲得資訓而閱讀與為增強理解而讀,其間差異不能以道理計,因為一種是讀的懂的東西,一種是必須要讀的東西。
5.所謂閱讀,第一種是自我在攝取資訊時,憑自身本事融會慣通,但此種閱讀卻無法增強理解力,因為閱讀前,我們的理檞力已與之相當。
6.閱讀的第二種意義是試這去讀一開始不了解的東西,這裡的閱讀指理解更多的事情。
7.透過第二種閱讀,若能確實掌握所獲的資訊,便能有效的提升自己。
8.閱讀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一旦完成,便與作品完成了清楚的溝通。
9.從強者身上學習,有這種想法便是一個能認知閱讀藝術的讀者。
10.閱讀也有娛樂的效能,任何人只要想讀,都能視之為一種輕鬆的消譴。
主題三: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及自我實現型的差異
1.吸收資訊便是學習,而對以前不了解的事加以理解,也是學習。
2.吸收資訊是一項被啟發前的重要動作,要能被啟發,除了明白作者所說之外,還必須明白話語的意義。
3.為避免以為讀的多就是讀的好的錯誤,我們必須區分出各種不同的閱讀型態。
4.一個人用文字或語言教導另一個人時,就是一種被引導的學習,當然,自學也是歡迎的。
5.自我實現的學習即沒有導師的指導方式,而被引導的學習就需要旁人的幫助。
6.任何學習都不該沒有活力,如同任何閱讀都不該死氣沉沉。
7.老師可能用不同的方髮教導學生,而學習本身卻是學生的責任。
8.指導型學習與自我實現型的差異,最基本的不同在於所使用的教材。
9.我們可視閱讀為一種藝術──被教導的藝術。
10.思考只是主動閱讀的一部份,還必須配合個人的感官想像力。
主題四:老師的出缺席
1.傾聽是從一位出現在眼前的老師身上學習──一位活生生的老師,而閱讀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
2.如果閱讀時產生問題,就必須自己回答這個問題,此種情況,書本便如自然或世界一般。
3.一位活生生的老師出現在眼前時,可以由他的話中提升理解力,但面對書本──一位缺席的老師,卻必須靠自己才行。
4.如果打算繼續學習與實現,就必須懂得如何讓書本來教導我們。
第二章 閱讀的層次
第一階段 基礎閱讀
1.我們將之稱呼為基礎閱讀,一個人只要熟悉這個階段,便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而此階段通常在小學完成。
2.這個層次的要點,是要如何讀懂一頁中的每一個字。
3.不論我們多精通閱讀的技巧,還是難面碰上這層次的問題,比如書中是我們所勿熟悉的外國文字。
第二階段 檢視閱讀
1.此階段特點在於強調時間,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項作業,抓出一定的重點。
2.此層次的目標是以表面去觀察這本書,汲取表向給予你的資訊。
3.如果第一層次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麼?」,這一層次的問題多為「這本書在談什麼?」。
第三層次 分析閱讀
1.比起先前兩層次,此層次更為複雜,更加系統化。
2.分析閱讀就是全盤的閱讀,優質的閱讀,讀者所能做到最好的閱讀方式。
3.分析閱讀便是特別在追求理解的過程,這個步驟就是要讀者完全咀嚼與消化一本書。
第四層次 主題閱讀
1.此階段為所有閱讀中最複雜與最系統化的閱讀,要求特多,就算是一本內容簡單的書也一樣。
2.主題閱讀也可以被稱為比較閱讀,在此階段讀者會同時讀很多書,不單是一本,並列出其中相同之處,提出一個所有書都提到的主題。
3.主題閱讀不是個輕鬆的閱讀藝術,規則也不廣為人知,卻是所有閱讀活動中最容易有收穫的。
第十四章 如何閱讀想像文學
主題一:讀想像文學中的「不要」
1.為了要奉否定的型態來做說明,一開始必須確切掌握論說性作品與文學的差異。
2.論說性作品多為知識的傳達,想像文學則在闡述經驗本身。
3.有關想像文學的事實──不要否定想像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
4.閱讀論說性作品,讀者應如補食的小鳥,時時保持警察,準備伸出利爪。
5.我們應該感激論說性的作品,但我們不可能完全活在這些東西構成的世界裡。
6.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時,應該以達成某種與作品共鳴的深沉經驗為目標。
7.想像文學會酌量使用文字潛藏的多重字義,論說性作品的邏輯目標則是完全清晰,無言外之意的解說。
8.在想像文學中,不要刻意去找共通、主旨或論述。
9.論說性的作品不會提供我們新奇的經驗,他們所指的經驗是我們已經有的或可以自己獲得的,想像文學則創造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經驗。
主題二:閱讀想像文學的一般規則
1.必須將想像文學分類,抒情詩在敘事時,以表達個人情感經驗為主,小說或戲劇的情節則比較複雜,牽涉眾多角色的互動與反應,以及過程中情感的變化。
2.要能抓住整本書的大意,這要看讀者能不能用一兩句話來說明整本書的大意。
3.讀者不僅要能將整本書簡化為大意,還要能明白整本書各個部份是如何架構起來的。
主題三:閱讀小說的詮釋規則
1.如果對角色不熟悉,也無法感同身受,就是還沒掌握到故事的精瓍。
2.閱讀小說是一種尋找主旨的過程與規則,所以每個情節都將是為主題而寫愛,緊扣主題。
3.如果說論說性作品中有任何活動,那就是論述的發展。
4.亞里斯多德:「情節是故事的靈魂,要把故事讀好,就要能把手指放在作者脈搏上,感受到每一次的心跳。」
主題四:小說批評之規則
1.在衷心感謝作者衷心為你創造的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的作品。
2.一個好讀者不會質疑作者創造出來,然後在自己他心中又重新再創造一遍的世界。
3.我們只能批評作者創造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必先感謝作者將之創造出來。
4.對於小說,我們不該反對或贊成,只有喜不喜歡的差別。
5.批評唯美文學時,就像文字所形容的,我們主要觀心的是作品是否美麗。
6.要做到能欣賞、能理解,在閱讀讀上一定要主動。
7.越能明白指出作品帶給你的喜悅,就越能了解一本書的優點是什麼。
8.懂得閱讀方法人的,文學品味都很高。
主題五:如何讀抒情詩
1.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只要處於極其敏感又孤獨的狀態,都可以創造出詩句來。
2.如果不是讚美、喚起行動或用所謂「詩的語言」來寫作,那就算不上是一首真正的詩。
3.任何現代詩只要肯拿起來讀,讀者會發現不如想像中的耗費公夫,是件值得從事的事。
4.閱讀抒情詩的規則,第一,無論能不能讀懂,都要一口氣讀完,不要停,第二,閱讀抒情詩後應重讀一遍,大聲讀出來。
5.許多外表看起來簡單的詩,其實內在架構卻十分複雜。
- Nov 01 Wed 2006 22:16
配讀文章C1預習筆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