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一 國文
指導老師:謝錦桂毓
學生姓名:唐詩婷(495200093)
組別:第一組
作業日期:10/23

讀書方法 P.27~P.62
第三章──聽課
A.預習聽講
1.除非專心於所說之事,否則單用耳朵「聽」,學習效果幾乎等於零。
2.對所聽之物有所反應、思索、有所解釋,與已知事物結合為一乃為最有效聽講方式。
3.若能在講師開講前預覽上課內容,便能增強理解力,聽起課來一帆風順。
4.通常,我們能從教師給予的作業中論出下一講要上的內容,以便加以預習討論。
5.教師可能在作業中論及講題,若學生能對此有所瞭解,便能很快明白教師下節課要講的內容。
6.教師可能論及與作業有關,課本卻沒提及的題材,若對課文有清楚理解,我們便能推測其內容在科目所佔之地位。
7.如果能對作業做週全的思考,不論方法為何,都能使人獲益非淺。

B.有效聽課
B-1 思考所講內容
1.有效聽課是將將聽取內容加以思索的一種過程。
2.聽課非只是用耳,而是一種包含理解、判斷與分析的心智反應。
3.我們必須將由耳聽來的資料加以處理,若只是舒服的坐著,讓教師的話沖入腦海,無法促成有效聽講。

B-2 注視教師
1.用眼緊盯老師雖無法保證心思不會游移,但東張西望卻絕對無法專注
2.唯一不必緊盯教師的理由必是自己勤做筆記的時刻,而教師也樂於見到學生這麼做。

B-3 找尋講課的藍圖和重心
1.每一堂課後所研讀的每一部份,都有助於整門學問的完成。
2.每天在吸收學問時,必須一面檢視它與整個課程的關係,如此有助於當下的學習。

B-4 注意概念、含意與重要性
1.在聽講時應一面反問自己,不要只聽其中的話語和事實。
2.若要成功學習,強烈的心智活動是先決條件,而心智活動包括將講詞加以分析、綜合與解釋。
3.若能做到以上,便能在考場中獲得較佳成績,在一門科目上獲得更豐足的學問。

C.做好筆記
1.將講員的概念用自己的詞語記載,以自己的話重述吸收到的知識。
2.所做筆記必須簡潔,少用贅字和無關緊要的連接詞,最好每句話中都含有關鍵。
3.不妨建立一套自己在筆記中應用的縮寫詞彙,用一些符號代替常用但難以書寫的字。
4.將老師說的話挑選、提煉,記下其中精華,不要照單全收。
5.記下概念,不要只記標題,情形許可之下儘量筆記份量記多一些。
6.儘快將筆記分門別類,為此,可使用活頁筆記本。

D.溫習講義
1.溫習時,不妨將整講的筆記過目一番,確認筆記組織的方式是否恰當。
2.將主要論點與次要論點邊號列明,便於使筆記層次整理的井然有序。
3.溫習的功能在於使讀者思考每章節的重要性,能回憶起教師說過卻來不及記下的細節。

E.做摘要
1.在某些情況下,做摘要是最有效的筆記方式,效果可能優於做大綱,不妨嘗試。
2.對於已詳盡講解的題目,若親手寫成,有助於對題材的溫習、研習與記憶。
3.若文章提到的概念與項目不多,可將主要論點寫下,並以簡單文字加以說明、解釋。


第四章──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
增進學習的要素:
A.有志學習
1. 本項即為學習動機,必確實知道欲學之物且一心一意想得到它。
2. 在做學問前想像它的好,如此便能激發強烈學習動機。
3. 內心應認清想從這門課中獲得什麼,並思考這套教材對自己將來的用處。
4. 要明白學習不是為了私立、甚至不一定實用,是為了拓展視野。

B.全神貫注
1. 以學習力而言,一半的注意力可謂毫無作用,必須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才行。
2. 若無法集中注意力,可試試在研習時,儘量把周遭環境安排的不致於讓自己分心。
3. 如果能養成在固定在某一時、某一地唸書的習慣,如此便能養成專心一意的唸書態度。

C.思考所讀
1. 教育成效完全依於自身積極參與學校替你安排的學習環境,而面對這環境時,必須有所反應,才能良好吸收知識。
2. 學習校果與與自身對學習情況付出的反應深淺成正比。
3. 若學習時軀體中只有耳目在活動,智識便只會流入這些器官,不會進入腦海中。
4. 除非將耳目吸收的知識加以思考,否則學不到它。
5.一個促進反應的方法,便是在上課與閱讀間做筆記並思考一番,將單純知識加入心智中。

D.知道研習題材的全貌
1. 若能對文章獲得大體概念,又能理解作者欲表達的要點,便較能領會個別概念。
2. 若能看清全磐輪廓,接著在精讀時瞭解細節的內容,這種程序即為「自整體至部份」的研讀法。
3. 有效的組織能將所學教材化為長期智識。
4. 若能掌握整個章節的概要,可以彌補遺漏細節的缺失。

E.瞭解所讀內容的意義
1. 反應之所以有必要,是因為它來自對事實和概念的分析與綜合,組織之必須,也是為了理解上的方便。
2. 理解即明白某件事的重要性,與明白意義相近,獲得對某件事的資訊與學問。
3. 而理解即明白事物之主要觀念,而使雜亂的事實成為腦中整合過的智識。
4. 理解為將所學變成長期記憶的最後步驟。
5. 最好的理解方式便是重述,以自己的言語闡述腦中學問。

第五章──課堂討論
1. 我們可以將學習中的「讀」與「聽」稱之為教育方面的輸入,而在知識輸入的同時,應想辦法在輸出過程中提高效能。
2.提高輸出效能有兩種方式,一為參加課堂討論,一為考試或論寫文件。
3.在討論程度上,應採為大家所接受的中庸之道,一語不發或發言過度都不好。
4.在討論時,必須注意自己的發言品質,並非多就是好。
5. 在發問與重述兩步驟上,應運用想像力與主動性來培養思考與敘述問題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eetvenom2013 的頭像
    sweetvenom2013

    sweetvenom2013的部落格

    sweetvenom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