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一 國文
指導老師:謝錦桂毓
學生姓名:唐詩婷(495200093)
組別:第一組
預習筆記B2(4a1-4b)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 此處的「秋」指氣天涼爽,點出秋天的事實。
2. 春芳指春日的花香,竹喧指竹子互相擊撞形成的喧鬧聲音,而新雨指剛剛下過雨。
3. 山居秋「暝」之暝為天晚之意。
4. 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人格之美,以形象表現詩人自己心目中追求的生活美。
5. 作者的彩筆在畫山水,換個角度看,則是透過山水的描繪來寄概言志。內涵豐富,值得細讀。
6. 詩中的「王孫」一辭來自《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而王維的感覺恰好相反,要想永遠留下去。可見不同人對同一事物能有很不同的結論。
7. 詩中的「晚來」、「明月」、「歸」、「下」等句子,旨在點出「暝」這個字。
8. 詩中春芳之「歇」為一中另具特色的凋零之美,美好的時光不可能永遠存在,而這首詩裡,王維除了以自然的美景表現出他的人格外,更道出了他理想中的社會之美。
9. 為求聲韻之美,本文大量運用倒裝,可還原為,明月照松間,清泉流石上流,竹喧浣女歸,漁舟下蓮動。
10.本詩看似連串著動作,實是以動襯托山之恬靜,如同斗室裡一盞昏黃燈光更 能顯示夜的黑暗。
11.詩中出現松、竹、蓮皆有象徵節操之意。
12.本詩詩眼為「留」。
13.竹中喧嘩,可見姑娘們天真無邪、無所顧忌;蓮動舟來,想像打魚人悠然自得、適意舒心,成功營造了自然之美。
14.身處山中,後句明明提到另有他人,在這兒卻用空字,實是指山的遼闊空曠。空曠的山中,雨後更顯潔淨,尤其傍晚時分,清涼之外,幽靜的氣氛油然而生。
王維的生平和思想
1. 王維字摩詰,太原祈人(今七西縣人),父深廉,由祈遷蒲(今山西永濟縣),王維生於武后長安元年(西元七零一年),卒於上元二年(西元七六一年),享年六十一歲。
2. 王維出身於官宦世家,曾祖、父親,均作過司馬。王維少年科名早達,十九歲赴京兆府試,舉為解頭,二十一歲考上進士,不但能詩善畫,且妙解音律。
3. 雖然早年得志,但王維的一,經歷過期開元的太平盛世,也遭受天寶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甚至身受拘囚,朝不保夕。
4. 詩人所處的年代,禪宗分為南北兩派,他是禪宗南派的信徒,
5. 王維篤信禪宗,不但「日飯十數名僧,以元(玄)談為樂」,且「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這些畫面常出現於他詩中。
6.由於王維本身多才多藝,既能書善畫,又妙解音律,以畫的造詣而論,成為南派之祖,文人畫的開宗人物,這些特殊的修養,自必影響他的詩的造詣和境界。
7.王維因對奸臣與權貴的黑暗感到不滿,遂寄身佛學之林,他的許多作品皆在談「空」,如《西方變畫贊》、《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兩首》等。
8.盛唐時代,統治者大力扶植道教,社會上追求長生、好神仙的風氣很盛,王維生當其時,也接受了如此思想。
9.當王維隱居於終南山時,曾與賈生一起鍊丹藥,學道求仙,為喜好仙術的
10.王維十多歲時就有詩名,常在權貴間往來,尤其受到岐王賞識。
11.其妻去世以後,王維終身不再娶,三十年中,過獨身生活,專志修行。
12.安祿山造反時,王維被虜,自己服藥下痢,假裝瘖啞,安祿山看重他的才華名望,強迫任他為給事中官職,王維毫無心意事奉偽朝,仍然託詞養病,居住在古寺中。
13.雖然王維勸孟浩然歸舊廬隱居,但他自己的求仕之心並未完全死滅,或者因名臣執政,復又求仕。
王冕(儒林外史第一回)
1.本書保留了王冕的農家出身,保留了他藐視權貴、鄙視世俗、淡泊仕進的品質,獨立不羈的人格。
2.儒林外史中王冕富有一般讀書人的人情味。作者為了突出王冕的人情味,增添了很多細節,充分表現了王冕的平民本色。
3. 我們可以看出吳敬梓為了提高王冕形象,不管傳記上王冕應過科舉的說法,把王冕寫成一個絕意仕進,無道則隱,有道亦隱,視功名如瘟疫,避之惟恐不及的人。
4.或許不是王冕的本意,但小說第一回中,作者確實借王冕之口,對科舉制度大力鞭撻,由此可見他創作的動機。
5.縱觀全書,可以斷言,經過作者改造了的王冕形象,確實體現了作者關於全書的創作意圖,起到了籠蓋全書的作用。
6.作者把王冕對功名的厭棄推到了極端,把他寫得這條純潔無瑕,一塵不染,無非是為了給全書樹立一個做人的標準。
7.王冕,字元章,浙江諸暨人,是元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他的別號很多,有竹齋先生、會稽山農、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
8. 據《儒林外史》所說,王冕的學問藝術好像都沒有師承,是個自學成才的人,其實王冕的老師有據可證的有兩位:一是王艮,一是韓性。
9.王冕曾一度北遊。據《儒林外史》說,他二十歲時北遊,原因是為危素向他求畫,他不肯應酬,因此危素生了氣。但在學者推究下,他的北遊似不在二十歲時,北遊的原因也不是為危素,而有其他重大意義。
10.危素是江西金溪人,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故意把危素改為王冕同鄉人。拿危素來陪襯王冕,一方面顯出王冕人格高潔,另方面表示作者對那些卑躬屈節的人物的鄙視。
11.王冕年輕時曾參加過科舉考試,但沒有考取,大半生在隱居中度過,成為元代畫墨梅的名家。
12.最後,實際去找了王冕畫的梅花,發現的確有被歷史傳頌千年的藝術價值,真的如他人所言:「像摘下來貼在紙上」。
- Nov 20 Mon 2006 22:25
國文預習筆記B2(4a1-4b)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