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一 國文
指導老師:謝錦桂毓
作業日期:10/28
組別:第一組

小組討論
主席:陳芝穎
紀錄:唐詩婷
交流組別:


主題:.文學是什麼

‧ 人必須訓練自己活下去的本事,此條件謂之生存,而生存的基本資源則為現金與鈔票。
‧ 因基督教文明的入侵,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而使中國古來的分類方式錯亂,一切都在西化,就連東方人自豪的食品也採西洋分類方式。
‧ 杜威發明十進分類法,如書有書螞,如四庫全書一般,一至九分別代表不同類目的書,一是哲學,八是文學,九是史地。
‧ 文學以文字為煤介,內容含內在感受及外在事物,因之,文學大體是以文字表達人類情感的作品。
‧ 社會普遍的不快樂在於靈魂被訓練的有對有錯,缺乏獨力思考能力,也缺乏勇氣。
‧ 碰到挫折若能去除哀傷,正視問題緣由,如此便能將一切的不順遂化為轉機,更是開啟了靈魂回家的道路。
‧ 目標導向等同於利益掛帥,無關乎生命的修行,這種人,便是「不到峨嵋不看山」的自虐者,永遠的自我鞭打。
‧ 經由逆向思考,卻發覺A(文學)=B1(文字)+B2(人類思想感情)不完全等於文學,它可是杜威分類中的0~9學問,包含科技在內。
‧ 作品、作者與讀者,三者的對應焦點為作品,終點也在作品。
‧ 應重視自有文化,不製造黃皮膚的美國人,瞭解自己才去學別人。
‧ 臺灣教育的弊病,課本的排列,題解、作者的解釋先於文章內容,顯少有人直接切入文學作品。
‧ 近代英美文學經典:尤里西斯。
‧ 在社會扭曲的教育下,司去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們,逐漸淪為沒個性的生命,逐漸在靈魂回家的道路上迷失。




主題:少年行

‧ 好或不好與喜不喜歡為兩回事,分辨兩者差異則為生命功課,避免在生命的洪流中迷失。
‧ 中國人的陋習→接受外在資訊而自我封閉,因教育執行不當而造成,約與現代思潮落後一百年。
‧ 主觀的缺陷,使人停留在單一面向,困守,無法接受新知。
‧ 就事論事的人太少,引發情感的糾結,引發痛苦與矛盾。
‧ 中國人的陋習2→私底下意見特多,上了台無話可說,此現象來自中國自古以來的「鳥」教育。
‧ 打破自己不喜歡的狀態,不論為人為己,都謂之「承擔」。
‧ 藉由少年行的討論分別好壞與喜歡的差距。
‧ 具有好的能力,學問好卻不快樂的人,是以自己的能力去從事生命,而非靈魂,所以成就越高便越是自陷泥淖,無法做到「回家」的功課。
‧ 在從事一件事之前,必先決定好自己的角色,是個參與者或旁觀者。
‧ 閱讀本身遍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超越時空,純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如此便是做找與作品的第一交集。
‧ 一般人是「讀者中心」,不愛聽不好聽的話,認為「不喜歡」就是「不好
,完全剛愎自用。
‧ 中國人無法直接看到事物核心,總是在外圍打轉,庸人自擾。
‧ 每個人的特質皆不相同,但同受能力的制約,此種制約影響了人類表達方式,擅畫者以畫抒心,擅舞者以舞抒心。


主題:使事物形象化的功課

‧ 心中準備畫版、舞台,如此便能使事物形象化、立體化,為了更詳細,可行分格處理。
‧ 閱讀作品時,形象化必須根據作品提供的材料,若擅自更改,則為藉題發揮。
‧ 意象者,有意義之形象,作者可藉象表意,讀者也可以意解象,此即作品與作者之交集。
‧ 文學的愛是抽象的,因文學即為意象,因此無須言語,只要送上玫瑰,便完整表達了「愛」的意象。
‧ 哲學的愛是具象的,必須說出「愛」才成立。
‧ 借由逆向思考,在課堂中終於找出A=B1+B2的缺陷,此缺陷C則為「形象思維」或「形象語言」。
‧ 作品的種類眾多,可包含音樂、舞、文字、美術等等。
‧ 作品為作者所見+作品所選擇的場景,閱讀作品便是自我心靈與作者之間的對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weetvenom2013 的頭像
    sweetvenom2013

    sweetvenom2013的部落格

    sweetvenom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